“向西、向远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1100公里外,无问东西,无怨无悔。”49年前,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从北京内迁咸阳,为西部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9年后,在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西安校区,校党委经研究后郑重决定:每年3月30日正式确定为“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西迁纪念日”。
回顾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300余名教职员工服从国家安排,毅然举家西迁,扎根西部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曹光锐、游恩溥、潘津生、田家乐、曾广寿等为代表的一批西迁前辈们舍弃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把根深深地扎在陕西这片热土,把事业和命运紧紧地与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连结在一起。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出成绩。他们的行为深刻印证了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作为西迁群体一员,他们的艰苦创业是西迁精神在陕科大的生动实践。
陕科大“西迁纪念日”,已成为穿越时代的历史见证和新时代陕科大人家国情怀的承载。
设立“西迁纪念日”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号召。
一个永不磨灭的精神烙印
2019年1月,新年刚过,在咸阳老校区14位西迁老前辈的家中,陕科大党委宣传部的记者们重新聆听他们讲起那段重如千钧的历史,重新领略北京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老一辈建设者们“姓党、爱国、为人民”的精神风范。周令华、张淑娟夫妇言语朴素却字字铿锵:“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没有二话!我们用3天的时间就办完了注销户口、打包行李、安顿家属,就等着一声令下,准备出发!”狄俭忠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道:“没有机械设备,图书、实验设备、办公家具,全部用肩扛。我们是用肩把学校从北京扛过来的。”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朴素话语,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西迁故事,是每个骨子里带着“西迁血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
如同交大校园里那些克服糙砺水土而倔强成长的梧桐树,苦难的创业史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荆棘与汗水,更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后的更强大的生命力,是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珍视、继承这笔精神财富,把它变成我们前进路上的信仰、信念、信心。
忘却意味着背叛。自2017年2月9日至10月27日,我校历时9个月凝练出的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是浓缩我校60年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的“三创两迁”精神文化内核,是学校60年积累的宝贵的育人资源。一年多以来,全校师生以“三创两迁”精神为旗帜,在其感召下同心、同向、同力,汹涌出前所未有的源源动力,在“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上追赶超越。西迁精神是三创两迁精神在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的具体实践,弘扬西迁精神和传承“三创两迁”精神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我们要铭记、传承和弘扬,把那些沉甸甸的西迁故事讲述下去,把那些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种保存下去,继续寻根、铸魂、追梦,重拾初心,铭记我校前辈们讲述艰辛创业的西迁故事,补足精神之钙,铸就拼搏之魂,用不息的奋斗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一场赓续不息的精神接力
为了让西迁精神赓续下去,早在2016年,学校就开始以“西迁记忆”为主题,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收集整理我校西迁故事,由档案馆、宣传部、离退处组成的工作小组前往北京、咸阳等地采访我校首任院长、党委书记朱康、原副校长尚久浩、原基建处处长李光模等一批从北京轻院建校、发展及搬迁咸阳的亲历者。老同志们大多年事已高,但是还是不遗余力地把那段历史真实地还原出来。李光模同志年届九旬,却精神矍铄,一口气谈了几个小时,忆及当初艰苦办学的故事,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还主动撰写了《回顾陕科大诞生的岁月》、《陕西分院:往事回顾》两篇回忆文章。尚久浩同志年逾七旬,却侃侃而谈,思维缜密,话语间流淌着老科大人坚韧不拔、干事创业的豪情。高力明教授谈锋甚健,回忆起求学西迁历史中的教师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培养,依然深有感触,追忆起毕业典礼上周总理的殷殷教诲,依然情绪激昂.......这口述历史资料被整理了三稿,共计12万余字,冠名为《三创两迁记忆之一:从首都北京到咸阳古渡》,已经成为珍贵的西迁史料。
2018年上半年,省委发起了学习“‘西迁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号召;5月,作为西迁高校的一员,我校受邀参加由中国科协、中共陕西省委举办弘扬“西迁精神”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会议向全省科技工作者发出《弘扬“西迁精神”,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先锋》的倡议书;9月30日,校党委印发《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关于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关于“西迁精神”的重要批示精神,凝聚到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奋力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中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创造者、引领者。
为了促进学习效果,2018年10月31日,在校党委的邀请下,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主办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宣讲活动“西迁精神”第二场宣讲报告会在我校举行。容纳50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聆听胡奈赛等交大西迁人物的事迹报告。校党委书记姚书志全神贯注地听完了整场报告后,倍受感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群体身上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西迁精神是西安交大培育并含纳了包括我校在内的西迁群体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已纳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是一种国家行为。我校与交大同为西迁高校,要将西迁精神发扬光大,振奋精神,追赶超越,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用忠诚和汗水书写新时代“西迁”传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新篇章!”
2019年1月8日,姚书志署名文章《西迁三问》在学校“头条”重磅发布。这篇4400余字的长文,发出了“为什么设立西迁纪念日?西迁纪念日从哪里来?我们该怎样弘扬西迁精神?”三个广为师生们关心的问题,并做出了系统、完整的解答。《西迁三问》脉络清晰,观点鲜明,史料翔实,说理深透,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思索。这篇文章,代表全体陕科大人作出了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的宣誓,又吹响了薪火相传、再次出发的号角。
《西迁三问》中提到设立西迁纪念日的三个备选日期:1970年3月28日是轻工部落实中央“京校外迁”指示精神,打西迁报告的日子;3月30日是李先念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做出批复的日子;4月14日是轻工业部与陕西省革委会落实国务院指示进行具体会商并议定的日子,一时之间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热烈讨论的焦点。在学校通过17家校内新媒体联动发声,开启《@全体陕科大人,来为自己的“西迁纪念日”投票!》活动,广大师生网友不仅踊跃投票,还纷纷点赞评论,形成了“热议‘西迁精神’”的生动局面:“只有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以后的征程,祝福母校,祝福每位科大人。”“设立西迁纪念日,它提醒着我们要记得来时的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波澜壮阔与历经沧桑的事,只有拥有过去,才能看清未来。”
一把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炬
今天,我们仍然铭记着那段沉甸甸的历史,仍然聆听着满头华发的老师们讲述着那一段豪情满怀的时光,我们还将把那些泛黄的记忆继续保存下去,讲述下去。为的是接过西迁老英雄的精神火炬,把这种精神融进血脉里,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赋予“西迁精神”新的意义和内涵。
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要把握新时期发展脉搏。西迁前辈们打拼出了超越当时艰苦环境的抢眼成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姓党、爱国、为人民的精神之火。我们现在要为学校事业发展不断汇聚改革创新新动能,靠的又是什么?依然是要高举这支熊熊不熄的西迁精神火炬。实现科大复兴,精神支撑是比物质保障更为强大的力量源泉;获得胜利果实,坚守历史传承与增强综合实力同样重要。以张美云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榜样人物已经成为“三创两迁”精神新的火炬手。他们发扬西迁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今天,学校面临改革发展的挑战、“前甩后追”的压力和对标“一流”的差距依然形势严峻,对照复兴腾飞目标,追赶超越之路依然任重道远。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我们需要有更远的战略思考,更多的沉着冷静,更强的忧患意识,需要齐心协力、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魄力和勇气。一个充满了前进动力的校园,每个人都在努力奔跑,每个人都是追梦人。当个人的梦想与集体的梦想相辅相成时,片鹝翔翎就会连成垂天之翼,产生万涓归海的伟大合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从“三创两迁”精神中汲取力量,让站在讲台上的你、潜心在实验台前的我、埋首在办公桌前的他……这些奋斗的身影聚合在一起,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续写出科大人新时代的赞歌。
相关报道:校党委书记姚书志署名文章《西迁三问》
(核稿:杜杨 编辑: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