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校2018年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已圆满结束,计划招生4530人,实际录取4530人,完成9个类型31个专业(类)本科招生任务,各地各类型录取分数线稳步提升,生源质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8年除高考改革合并本科批次7个省份外,学校在其余23个省份本科一批录取,在黑龙江省理工类录取线高于一本分数线74分,比学校历年最高记录提升8分,取得历史性突破;河北、河南2个省份理工类录取线高于一本分数线60分以上;安徽、新疆2个省份理工类录取线高于一本分数线50分以上;本科一批23个省份理工类录取线分别高于当地一本分数线2~74分,其中19个省份录取最低分比2017年高出1到23分。其中,理工类高于当地一本分数线60分以上有3个省份(比2017年增加2个)、50分以上有5个省份(比2017年增加2个),40分以上有8个省份(比2017年增加1个),30分以上有12个省份(比2017年增加4个),20分以上有16个省份(比2017年增加4个)。在合并本科批次的7个省份中,6个省份学校录取线分别高于本科批次线66分~194分。同事,全国30个省份理工类录取分数线平均线差达到39.3分,比2017年提升11分。文史类全部9个省份,天津市和山东省实行合并批次录取,录取线分别高于本科批次线60分和64分,其余7个省份录取线分别高于一本线5~35分,5个省份比2017年高出3~13分。
就陕西省而言,理工类录取线高于一本分数线29分,比2017年高出6分;文史类录取线高于一本分数线13分,比2017年高出8分,均再创历史新高。陕西单设本科批次的国家和地方专项理工类录取线分别高出一本线34分和26分,文史类分别高出一本线16分和13分。另外提前批次陕西和河南两省的本硕分流培养录取线分别高于一本线56分和64分,比2017年分别高出3和8分。
今年我校录取分数线提高幅度和省份均刷新了学校历年最好记录,再创历史新高。这是我校本科招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学校“四抓”中首抓生源的要求和本科招生工作“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项建设、四个结合和五个精准”工作思路,努力在提高生源质量上下功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招生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一、强化宣传服务,持续创新突破,全方位构建新格局
(一)大规模组织宣传服务活动。在填报志愿期间,恰逢学校六十周年校庆,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组织了170人次骨干教师和干部组成招生宣传团队,在全国16个省份参加各类招生咨询会共计近100场。尤其重点对率先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浙江、山东、辽宁、广东等省份,采取深入中学、组织现场咨询会等多种途径分批多线路开展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仅在陕西省,就深入全省11个地市60所生源所在重点中学进行针对性宣传。
另外,在省内外举办和参加了多场大型专题宣传报告会,均受到中学负责人、老师和考生及家长的踊跃参加,气氛热烈,深受欢迎。同时受邀参加“腾讯精品课—招办发言人”栏目、新浪网和陕西省教育厅门户网站高招访谈,通过网络和媒体向广大考生及网友着重介绍了我校2018年本科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特色专业及毕业生就业等情况。
(二)主办第三届陕西省高中高校衔接高峰论坛。今年我校作为唯一主办单位主办了陕西省第三届高中高校衔接高峰论坛,副校长郭霄鹏出席并致辞,来自省内的近百所高中和全国四十多所高校的代表与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是陕西教育界规模较大的一次专业高峰论坛。我校连续两年主办该论坛,不但增进了我校与各中学的有效衔接、促进了良性循环,而且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各中学对我校的认知和了解,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体现了我校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三)首次打造本科招生宣传“全网矩阵”。继2017年5月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之后,“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招生办”于2018年1月开始,陆续入驻“腾讯企鹅号”、“UC大鱼号”、“凤凰大风号”、“搜狐号”、“百度百家号”等主流自媒体信息发布平台,构建我校本科招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信息发布的“全网矩阵”,形成对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国内主要自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全覆盖。自我校招生办头条号开通以来,在教育部头条号“微言教育”联合“今日头条”官方对全国千余所高校累计评选的10期榜单中,我校招生办头条号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屡创新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累计6次进入全国榜单前十五,8次进入全国同类型账号前三名,5次获得全国同类型账号第一,6次获得陕西同类型账号第一。今年3、4月,分别列全国高校第8位和第5位,全国高校同类型账号冠、亚军,持续刷新榜单记录。
(四)首次开展中学师生“大学行”活动。我校在深入开展 “进中学”(走出去)等各类招生宣传活动的同时,首次组织中学师生“大学行”(请进来)活动,通过学科特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校园风貌等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进一步增强和促进与中学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更多的走进学校、了解学校,不断提升宣传效果,努力构建“五精准”的招生宣传新格局。
(五)首次推出招生宣传系列微视频。继去年“我在陕科大等你来”图片册亮相后,2018年又首次推出“我在陕科大等你来”系列微视频,由在校学生团队独立拍摄制作。《享食·陕科大》和《至学·陕科大》微视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以第一视角记录和反映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加深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微视频紧紧围绕60年校庆和“三创两迁”精神,进一步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和文化风貌等。
(六)首次开展科普讲座进中学活动。我校于今年5上旬走进商南县高级中学、丹凤中学、商州区中学、洛南中学、山阳中学等商洛市一区四县5所重点高中,为各高中校领导、教师及数千名高二、高三学子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这是以学科专业的知识普及为突破口,展示了我校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科研水平及就业前景等,为广大中学师生增进专业了解提供了更加精准细致的服务,广大师生也对我校和专业有了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知,同时专家教授进中学,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让中学师生切身感受到我校的文化情怀和教师风采。
(七)首次以中学微信公众平台为切入点打造宣传微时代。通过“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平台,采取视频、图片、表格和文字等各种形式向广大考生推送我校各类招生信息,并通过自媒体的形式大量转发,其中,通过陕西省招办的官方微信连续进行的推广和宣传,阅读量截止目前已达到7万余人次。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区,我校首次在省内20余所重点中学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向考生及家长推送我校招生计划、特色优势专业等各类招生信息及报考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的八大理由,有的放矢地深入开展精准宣传服务,阅读量截止目前超过3万。
(八)“四结合”开展招生常态化和精准宣传。为吸引鼓励优质生源报考,我校将大学科技创新知识普及、大学生特色培养活动展示、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交流、中学大型校级活动与招生宣传活动相结合,使中学师生们更加深入了解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提升了对我校及学科专业的认可和认同。其中,在我校连续两年参加的“未央区全国科普日暨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第三届科技节”活动期间,我校与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举行了“优秀生源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
(九)深入开展目标中学回访活动。为提高生源质量、优化宣传服务,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招生宣传回访活动。根据近几年我校生源情况,学校逐步建立了目标中学数据库,分批分段对目标中学开展回访活动,并重点对在陕生源集中的106所重点中学及标准化高中集中进行了回访。仅寒假期间,通过在校学生中遴选81个团队241人,开展了覆盖陕西省11个地市的80余所重点中学开展重点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收到相关中学师生的广泛好评。同时,继续对目标中学优秀生源进行跟踪反馈,以喜报和回访等多形式多途径及时将各类信息反馈给目标中学,共计119所中学2166人。
二、以六十年校庆为契机,夯实基础提升质量,确保“阳光招生”
(一)升级更新本科招生信息网,推广优化手机客户端,打造出全新宣传平台。为了营造校庆氛围,特别开设了以六十年校庆为主题的版面,为中学、考生和家长了解我校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全新平台。
(二)举办校园开放日。以六十年校庆校园环境提升为契机,学校举办了校园开放日,接待来校咨询的考生及家长千余人,美丽校园给考生和家长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继续推出网上校园开放日,分别制作PC端与移动端两个界面,全天候无时限开放和推广。
(三)开展六十周年校庆纪念版录取通知书设计征集活动。为进一步营造校庆氛围,增进广大学子对母校的感情,激发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了2018年本科录取通知书的计制作征集活动。
(四)注重宣传细节和质量,努力夯实基础工作。仅针对向中学现场咨询会发放、招生宣传志愿者深入中学宣传、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等不同宣传途径,就采用了画册、折页、单页等多种形式,在志愿填报前向考生发放宣传材料8万余份。
(五)开通八条热线电话。仅5月至今,就已累计接听并解答咨询电话2万余个。升级完善了在线咨询系统,截止目前解答网上在线咨询问题近千条。
(六)更加注重传统宣传媒体的宣传效果。今年招生办有选择有侧重地选择招生宣传的媒体与方式,在考生关注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陕西省招生考试信息网、陕西省招生考试报、华商报等进一步加强宣传,提升宣传效果。
(七)全面打造“阳光招生”升级版。今年考生及家长可通过学校招生信息网、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等各种渠道查询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历年录取分数、咨询会信息、录取进程、通知书发放、投递情况等各类招生信息,切实做到公开透明、科学有序。同时采用“电子通知书”形式公布录取查询信息,除传统的纸质通知书外,考生可通过手机移动端和PC端获得电子通知书,进一步升级防伪措施,加强对录取新生的资格复核,严防冒名顶替,切实维护考生利益,确保了“阳光招生”的顺利进行。
(核稿:张岩 编辑:史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