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张香平教授,中南大学刘又年教授,重庆大学魏子栋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2023-10-18 15:57 文、图/轻工学院 高党鸽 点击:[]

近日,应我校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柔性电子学院)、科技处及前沿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张香平教授,中南大学刘又年教授和重庆大学魏子栋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分别作了题为“离子微环境强化CO2捕集和转化利用”“无机纳米材料介导催化治疗”“电解水制氢耦合阳极氧化高附加值化学品合成”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轻工学院高党鸽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张香平教授以“CO2转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微环境调控及其与CO2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系列气体分离的功能离子液体及CO2电化学还原等方面研究进展。最后,张香平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对“双碳”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刘又年教授围绕“无机纳米催化剂构效关系不明、治疗领域应用受限”等关键科学问题,系统介绍了其在界面反应动力学强化、外场能量吸收强化、催化剂功能串联强化的研究成果。最后,刘又年教授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的优势并提出在肿瘤微环境复杂、催化作用机制、生物安全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挑战。

魏子栋教授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指出氢能等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势必成为我国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并介绍了研究团队在苯乙烯选择性电催化氧化、环烯烃环氧化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对电解水制氢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场报告会内容丰富,紧扣需求,前瞻新颖,指导性强。此次报告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为今后实验设计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

新闻小贴士:

张香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2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到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做博士后,曾在挪威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化工热力学及过程模拟、离子液体气体分离、碳捕集及转化利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等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闵恩泽能源化工奖”杰出贡献奖等。

刘又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环境与生物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微纳材料界面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和一流课程《无机化学》负责人。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等专著和教材5部。主要从事催化材料的制备和生物催化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6项以及国家科技专项等。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PNAS, Adv. Mater., ACS Catal., Appl. Catal. B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专利30多项。有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

魏子栋,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相反应传递与转化调控”创新群体骨干成员,“化工过程强化与反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电解水耦合绿色化工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院长。先后于1984年、1987年和1994年在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和天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是《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Nano Material Science》、《催化学报》和《电化学》等杂志副主编,《化学学报》、《化工学报》等杂志编委。长期致力于电化学催化,化学能与电能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次;第七届中国化学会电化学贡献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唐立新基金会优秀科研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他引22000多次,申请发明专利41项,获授权33项,转化8项;出版《电化学催化》、《氧气电还原》专著2部。

(核稿:刘国栋 编辑:刘倩)

上一条:上海大学马啸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下一条:董继先教授为电控学院作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要点解读报告